“能源矿产原位开采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在西安开幕。
12月9日上午,以 “能源矿产原位开采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在西安开幕。作为我国能源矿产绿色勘查开发及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郭烈锦、王双明、林君等多位两院院士和行业大咖齐聚临潼,共话绿色勘查,为绿色矿业共谋发展。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平台办公室副主任张辉旭、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马岩、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董普选、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军、陕煤地质集团总经理谢辉等出席开幕式。
论坛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现状,提出要支持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鼓励各方建设推广应用平台,建立起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机制。
董普选在讲话中介绍了陕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指出了煤炭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绿色资源勘查与开发的重要性,欢迎广大煤炭行业的技术专家为陕西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建言献策。
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需求,重点加强包括清洁能源在内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力度。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增进交流,切磋学艺,促进勘查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为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与低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上马岩、谢辉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与陕煤地质集团共建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能源矿产研究中心”进行了揭牌。
马岩、谢辉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与陕煤地质集团共建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能源矿产研究中心”进行了揭牌。
本次论坛,郭烈锦、王双明、林君3位院士分别作了题为《超临界水蒸气开采稠油技术》《为陕西煤炭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智慧》《地空协同电磁探测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主场报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页岩油气原位开采、地下气化关键技术、煤层气勘查开发新技术、储层改造新技术及煤的清洁利用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绿色发展、综合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每年一届,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在行业内外的学术影响正日益扩大。
12月15日,重点实验室召开生态修复交流会,邀请西安百绿景观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伟东介绍“乡土草种的繁育及在生态修复中的推广应用”。
会上,彭伟东从荒漠化问题和矿山污染问题展开,首先对我国乡土草种的培育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就乡土草种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优势和潜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重点结合近年来公司大力推广的“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在内蒙古乌海市骆驼山广纳集团矿山排土场植被生态修复项目、甘肃金昌退化草场改良及荒漠化草原治理项目等实例进行了深入讲解。
随后,大家就乡土草种的培育、扩繁、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实验室主任段中会表示,通过此次交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乡土草种培育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认可了“西安百绿”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成绩,期望未来能够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据悉,我国乡土草种育种技术与种子田建设严重落后,种子育种的“芯片”还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国优良牧草草种70%以上和草坪草草种95%依赖进口。“腾格里”无芒隐子草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育种与种子学团队经过连续近20年的栽培驯化的审定品种。属于多年生超旱生C4草本植物,在我国北方年降雨量100~200mm干旱荒漠草原可形成优势种和建群种。在矿山修复中,能够为植被修复工程节水2/3以上。(文:付德亮)
10月30-31日,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煤炭绿色勘查开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论坛在成都召开,重点实验室主任段中会带队参加了学术会议。会上,段中会主任做了《煤炭地质云及数字煤矿地质保障系统研发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实验室马丽做了《陕北三叠纪煤田富油煤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的报告,《基于精细勘查的煤矿地质保障信息系统》获年会优秀论文奖。 根据大会学术交流传递的信息可以看出,目前实验室在数字煤矿、煤炭绿色开采及清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方向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是煤炭勘查开发领域主流研发方向,应当坚定信念、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煤炭资源绿色勘查技术研发,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2020年10月29日,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付主任付磊(主持工作)、党总支书记刘社虎率该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五人,来到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双方就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应用进行对接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重点实验室主任段中会和卫星中心副主
任付磊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是今年以来,重点实验室扩大合作交流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陕西卫星中心是自然资源部在陕西成立的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是我省卫星影像数据推广应用与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实验室是自然资源部煤炭类唯一部级创新平台,担负引领煤田地质行业科技创新和支撑煤炭地质转型发展的使命。交流会上,双方与会人员就省域卫星遥感数据、影像信息产品与共享服务以及产品在煤炭地质云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矿区地质环境监测治理与生态修复及其他实验室科研业务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合作前景广阔。要加大力度,推进自然资源卫星数据在煤炭地质相关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工程化研发。会上举行了简朴的协议签订仪式。协议进一步确定了双方的合作原则、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
会后,在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梁榆平等的陪同下,付垒一行参观了重点实验室,听取了煤炭地质云相关成果介绍。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管理部主任吕小俊、重点实验室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了交流活动。
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具有一定探索性、观点新颖和属于学科前沿或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开放课题申请人资格
1、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博士后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实验室依托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非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均可申请开放研究课题。凡获立项的课题,申请者可被聘为实验室流动研究人员或客座研究人员。
2、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如不具备以上条件,须要一位副高以上同行专家推荐。
3、每位申请者当年只能申请一项研究课题。已获得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前不得再次申请开放研究课题。
二、开放课题分类
开放课题设置两种类型:a.定向申报;b.自由申报。
定向申报:为更好地完成现有重大研究课题,在每个课题下设立2-4个定向申报的开放课题,研究内容均要求为该大课题的某一分支领域。课题支持力度5~15万元。
自由申报:申请者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在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的条件下自由申报。课题支持力度3~6万元。
三、资助方向
1、定向申报(以下每个课题下设2-4项子课题进行资助)
(1)陕北富油煤成因机理及钻井式地下热解实验关键技术
以陕北侏罗纪富油煤为研究对象:1)研究其成因机理、古生物特征、物理性质、沉积特征、伴生矿产特征等;2)围绕地下原位热解关键地质问题,探索煤热解过程物理力学特性变化规律、温度及升温速率对煤体热解特性的影响;3)开展地下热解反应动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为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奠定理论基础。
(2)煤炭地质云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1)云计算环境下透明矿山地质保障智能化研究;2)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影响的智能监测与评判;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大数据动态分析及危险源预报预警系统;4)云计算环境下的智能煤矿协同管理平台等。
(3)陕南海相页岩气勘查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1)对镇巴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产能预测与评价,开展牛蹄塘组页岩储层渗流规律研究、页岩气生产特征分析、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制因素分析、建立页岩气生产过程的动态预测模型,确定页岩气生产动态递减特征、优化完井方案和井网布置;2)页岩气开采过程模拟方法及设备研发,包括开发设计页岩人工注气-解吸仪,模拟实际地层温压条件下页岩气的全生产周期。建立页岩气开采阶段及剩余开采潜量之间的响应模型。
(4)地热能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
1)研究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中同轴套管与U型换热器在不同地热条件下取热能力与能效系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两种形式换热器换热机理与性能差异,提出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不同形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2)结合岩土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含水层等分析,研究中深层地埋换热器长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进行预测;3)结合成井工艺、换热器结构、井内耦合传热机理和保温性能等分析,对中深层地埋换热器强化换热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突破方法;4)通过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建立中深层地热供暖控制平台系统等。
(5)黄河中游煤矿区地质勘查及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技术
1)陕西省境内黄河流域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致灾机理的地面探测及井下超前精细探测技术;2)煤矿地质灾害预测和预报技术;3)陕北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维稳减损技术;4)陕北煤矿区地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预报系统等。
2、自由申报(不超过10项)
(1)煤系矿产协同勘查技术
(2)页岩气地质勘查技术
(3)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勘查技术
(4)西部矿区采煤保水及水害防治
(5)“煤炭地质云”与煤矿地质信息化
(6)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
(7)煤岩分质加工与利用技术
(8)煤炭热解多联产与煤基碳材料研究
(9)煤炭生物转化技术
(10)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
四、申请程序及要求
1、申请程序:申请人提交《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和查新报告,实验室对收集到的课题进行初选,对筛选入围的课题实验室将组织公开的立项论证答辩,择优立项,下达批复文件,与申请人签定合同。
2、课题研究时间原则上在1-2年内完成。
3、申请者应在2020年8月30日之前将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见附件)和查新报告一式四份邮寄至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部。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ysproject@163.com。
五、课题管理
1、课题管理遵照科技合同的约定和《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对课题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和验收。
2、课题组应根据科研经费计划严格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在课题验收通过后提交经费决算表。
3、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实验室享有优选使用权。所获得的所有科技成果必须共同署名,署名排序须征得双方同意。单位署名: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论文要注明课题编号,所获科技成果应要提交验收申请时一并提交实验室存档。
4、有关开放课题的相关管理办法,请登录实验室网站查询,网址:http://www.crecu.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26号A重点实验室
邮编:710021
联系人:吴燕
联系电话: 029-86681201
本申请指南解释权归本实验室,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020年5月23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志强一行莅临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进行调研参观。陕煤地质集团总工程师、实验室主任段中会,集团副总经理、实验室副主任冯西会负责接待,副主任张育平、申小龙、石新政等陪同参加活动。
实验室主任段中会主任对徐志强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陕煤地质展厅,介绍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情况。常务副主任张育平详细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组织机构、团队建设、科研设备、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等运行情况。
固定人员苗霖田、陶鹏飞及田涛分别介绍了重点实验室在数字矿山建设、地热能开发利用和页岩气勘查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对领导们所提问题一一解答。
最后,徐志强一行又参观了页岩气测试平台,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现状,并就实验室科技平台建设经验方面与重点实验室和依托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以期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文/图:吕婷婷)
11月27-29日,2019西安国际地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期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高级研修班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冰岛、土耳其、南非等国家及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张国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莅临指导。会议开幕式由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强主持。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住建厅、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段中会、副主任张廷会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及陕西省地热协会揭牌仪式。
会议分为两大部分:学术交流部分与现场参观考察部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煤田地质集团公司地热能中心负责人张廷会,作了题为《中深层U型对接井地热开发完井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光辉历史、地热能产业架构及团队建设,对中深层U型对接井地热开发完井关键技术的项目背景、技术路径以及完井后的测试技术进行了汇报,并展示了团队已取得的多项最新技术成果。
报告会后,研修班学员代表参观了陕煤地质草滩生活基地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项目,实地了解了中深层U型对接井地热开发供暖原理及钻井工艺,与现场项目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文图/薛宇泽)
重点实验室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室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11月23-24日,由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炭学会主办,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2019中国西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天宙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洗选中主心的科研院所和煤炭企业的近二百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王双明院士做了主题报告,他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禀赋、能源消费等方面分析我国煤炭资源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从煤制油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煤制油油品及以缓解空气污染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煤炭的发展前景,提出开发西部煤炭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及采煤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会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和企业的十三名专家学者就煤炭资源特征、煤炭浮选、煤与生物质热解、煤炭脱硝、煤基功能石墨烯材料制备等技术内容进行了广泛交流。
重点实验室段中会主任做了题为“陕西富油煤资源及分质综合利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重大课陕西省富油煤资源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对富油煤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想。
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文:马丽 图:来自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