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世界地热大会国际考察团到集团地热能示范项目考察交流。本次考察团由来自冰岛、德国、瑞士等8个国家的26位专家组成。整个考察活动由集团副总经理杨文海负责,重点实验室、新能源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全程陪同,并推介了集团示范项目相关技术。
当日上午,考察团到集团草滩金泰经开花城“取热不取水”省级供暖示范项目参观交流。首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育平向考察团介绍了集团首创的U型对接井地热能开发利用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引起国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双方就地热井结构、取换供热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国外同行对该项目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表示肯定。最后,杨文海代表集团将重点实验室张育平主编的《中深层地热钻井换热供暖关键技术》一书赠予了各国代表,受到了诚挚感谢!
下午考察团来到集团眉县“采灌均衡”地热能供暖示范项目考察交流。张育平向考察团专家介绍了该项目的钻探布井、抽采回灌等关键技术。之后考察团参观了眉县项目的两个供暖能源站、采灌井等内容,中外双方就抽采、回灌和供暖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外对该项目高效回灌技术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通过集团两个示范项目的考察交流,加深了重点实验室与各国地热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文/ 韩元红 图/黎思文)
2023年9月20日,世界地热大会国际考察团到集团地热能示范项目考察交流。本次考察团由来自冰岛、德国、瑞士等8个国家的26位专家组成。整个考察活动由集团副总经理杨文海负责,重点实验室、新能源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全程陪同,并推介了集团示范项目相关技术。
当日上午,考察团到集团草滩金泰经开花城“取热不取水”省级供暖示范项目参观交流。首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育平向考察团介绍了集团首创的U型对接井地热能开发利用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引起国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双方就地热井结构、取换供热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国外同行对该项目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表示肯定。最后,杨文海代表集团将重点实验室张育平主编的《中深层地热钻井换热供暖关键技术》一书赠予了各国代表,受到了诚挚感谢!
下午考察团来到集团眉县“采灌均衡”地热能供暖示范项目考察交流。张育平向考察团专家介绍了该项目的钻探布井、抽采回灌等关键技术。之后考察团参观了眉县项目的两个供暖能源站、采灌井等内容,中外双方就抽采、回灌和供暖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外对该项目高效回灌技术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通过集团两个示范项目的考察交流,加深了重点实验室与各国地热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文/ 韩元红 图/黎思文)
2023年9月11日,在世界地热大会召开之际,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邵亥冰研究员到访省地热能国合基地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合基地负责人张育平的热情接待。参与交流会的还有国合基地西安交通大学王沣浩教授团队、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陕西中煤新能源公司科研人员。
在交流会上,张育平就省地热能国合基地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技术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合作项目中的一些问题。邵亥冰对国合基地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的进展予以高度肯定,并提出要积极吸取国外经验、借鉴成功项目案例、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做出更加具有显示度的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王沣浩表示国合基地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研究水平走在国内前列,未来要结合储能、数字化应用等前沿技术寻求突破。随后,邵亥冰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德国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技术及成功案例,基地成员就案例中的项目特点、设计理念、设备开发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
在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国合基地各方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与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近年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密切合作,已形成“浅层地热能地埋管系统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等核心技术,成果获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三等奖。通过国合基地定期交流和技术合作,将进一步助推我省地热能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图/刘俊)
4月20日,在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纪念神府煤田发现四十周年之际,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隆重举办第五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主题是“神府煤田地质四十年:创新与展望”。作为我国煤炭绿色开发和清洁利用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彭苏萍、王双明等院士专家云集,共谋煤炭绿色发展事业新技术。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和王双明院士分别作了《我国煤矿只能开采地质保障系统》和《双碳目标与主题能源变化》的主题报告。来自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和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矿井地质精细勘查、煤矿水害探测防治、煤炭地质云及数字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富油煤清洁高效利用、矿区生态修复及绿色矿山建设等技术做了专题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论坛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及绿色矿山建设中的技术现状并提出展望,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不断提升煤炭绿色勘查开发地质保障和清洁利用领域的技术进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新冠疫情的肆虐挡不住科技人员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在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部的精心组织下,实验室第二期学术沙龙于1月21日下午准时与大家在云端见面,沙龙主题为“高水平科技成果写作及发表经验交流”,沙龙特别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导张胜为大家讲解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经验,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育平主持了沙龙,重点实验室及陕煤地质集团各子公司技术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沙龙。
张胜特聘研究员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5篇,累计影响因子255,是20余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有丰富的论文写作和评审经验。他的讲解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他讲解了论文写作的结构;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论文的写作要点,从投稿材料入手,详细讲述了论文题目、引言、论文方法、论文结果、写作思路等重点部分进行梳理与解读,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每个环节他都以实际范例深入解剖,深入浅出地分析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科技论文;第三部分他介绍了如何回复评审人的意见;第四部分介绍了他个人的SCI论文写作感想。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科研中文献梳理、引言写作、论文投稿、论文拔高等问题进行了积极互动和热烈讨论,张胜老师都耐心地对所有问题都一一解答,并指出高水平的论文写作要下足功夫、广泛涉猎,发散关联,精准切入。大家都认为本次沙龙收获颇丰。
最后张育平要求大家要充分消化吸收培训内容,不仅要多出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更要将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为加速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依托单位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文/张丽维 图 /吕婷婷)
7月16日上午,《煤田地质与勘探》执行主编晋香兰、编辑部主任范章群一行来重点实验室进行交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育平及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十余人参与座谈交流。
会上,张育平主任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组织框架、主要研究方向、人员结构等情况,带领晋主编一行参观了重点实验室,展示了实验室的主要成果。
晋香兰主编介绍了来访目的,范章群主任做了题为《掌握期刊动态、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与传播》的报告,介绍了《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的概况、编辑模式、创新举措,重点介绍了科技论文结构与要求。
双方就富油煤研究进展、相关科技论文的写作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就学术期刊的申办问题进行了探讨。此次座谈与交流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发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科技期刊对重点实验室的认识,双方在科技论文发表及学术交流方面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愿。
“能源矿产原位开采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在西安开幕。
12月9日上午,以 “能源矿产原位开采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在西安开幕。作为我国能源矿产绿色勘查开发及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郭烈锦、王双明、林君等多位两院院士和行业大咖齐聚临潼,共话绿色勘查,为绿色矿业共谋发展。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平台办公室副主任张辉旭、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马岩、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董普选、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邓军、陕煤地质集团总经理谢辉等出席开幕式。
论坛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现状,提出要支持矿山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鼓励各方建设推广应用平台,建立起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机制。
董普选在讲话中介绍了陕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指出了煤炭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绿色资源勘查与开发的重要性,欢迎广大煤炭行业的技术专家为陕西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建言献策。
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需求,重点加强包括清洁能源在内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力度。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增进交流,切磋学艺,促进勘查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为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与低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上马岩、谢辉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与陕煤地质集团共建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能源矿产研究中心”进行了揭牌。
马岩、谢辉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与陕煤地质集团共建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能源矿产研究中心”进行了揭牌。
本次论坛,郭烈锦、王双明、林君3位院士分别作了题为《超临界水蒸气开采稠油技术》《为陕西煤炭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智慧》《地空协同电磁探测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主场报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页岩油气原位开采、地下气化关键技术、煤层气勘查开发新技术、储层改造新技术及煤的清洁利用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绿色发展、综合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每年一届,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在行业内外的学术影响正日益扩大。
12月15日,重点实验室召开生态修复交流会,邀请西安百绿景观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伟东介绍“乡土草种的繁育及在生态修复中的推广应用”。
会上,彭伟东从荒漠化问题和矿山污染问题展开,首先对我国乡土草种的培育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就乡土草种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优势和潜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重点结合近年来公司大力推广的“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在内蒙古乌海市骆驼山广纳集团矿山排土场植被生态修复项目、甘肃金昌退化草场改良及荒漠化草原治理项目等实例进行了深入讲解。
随后,大家就乡土草种的培育、扩繁、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实验室主任段中会表示,通过此次交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乡土草种培育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认可了“西安百绿”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成绩,期望未来能够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据悉,我国乡土草种育种技术与种子田建设严重落后,种子育种的“芯片”还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国优良牧草草种70%以上和草坪草草种95%依赖进口。“腾格里”无芒隐子草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育种与种子学团队经过连续近20年的栽培驯化的审定品种。属于多年生超旱生C4草本植物,在我国北方年降雨量100~200mm干旱荒漠草原可形成优势种和建群种。在矿山修复中,能够为植被修复工程节水2/3以上。(文:付德亮)